我国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、成建制、大规模校企联合培养
6月17日,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在重庆举办。会议强调,要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持续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,高质量做好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就业工作,加快构建中国特色、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,支撑教育强国建设。
记者从会上了解到:我国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、成建制、大规模校企联合培养。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,目前60多所高校、100多家企业已联合招生2万多名工程硕博士,教育部、国务院国资委布局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,在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布局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。
可凭借实践成果答辩获得学位,是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改革领域的新突破。今年起实施的学位法明确,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,可以授予硕士、博士学位。首批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中,已有67人以产品设计、方案设计、案例分析报告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。截至今年5月底,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2100多名硕士生中已有92%落实毕业去向,其中在实践企业或本领域相近企业就业达70%,精准服务国家战略。下一步,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将更加常态化,向所有工程类专业学位推广、向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广,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助力高等工程教育范式变革。
教育部发布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
6月11日,教育部网站发布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。公报显示,在高等教育方面,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119所。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57所(含独立学院154所),本科层次职业学校51所,高职(专科)学校1562所,成人高等学校249所。另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233所。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5.68万人。其中,招收博士生17.11万人,硕士生118.57万人。在学研究生409.54万人。其中,在学博士生67.63万人,在学硕士生341.92万人。毕业研究生108.36万人,其中,毕业博士生9.72万人,毕业硕士生98.64万人。
中办、国办发文: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,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
6月9日,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,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,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、均衡、普惠、可及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》,其中提出,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。意见强调,要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,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。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,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。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,引导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,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,支持高校针对社会急需紧缺技能开展“微专业”建设,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。
中办、国办发文: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
近日,为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、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》。意见部署,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,推进金融、技术、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,健全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法治化治理模式。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,意见提出:一是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、深度融合,二是统筹推进育人方式、办学模式、管理体制、保障机制改革,三是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。